close

約莫這幾年,我一直有種被圍困住的感覺,這是一種無可逃離卻又不得不如此的感受。因為不甘願所以不舒坦,漸漸的人就會變得痿靡,失去動力。

我想我是有目標的,也有想要過的生活樣態,但絕對不是目前所遭遇的那樣。我陷在一種相當不甘心,卻又無力突破的情境。心理上的不情願,造成實際面的困頓,想逃離卻又無法逃離,日子只會越來越困窘。

要說這是瓶頸也罷、障礙也罷,我很清楚自己終究得突破,而且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但卻又往往被情緒所綑綁,腳步便又不知不覺地緩慢了下來。

老師說,碩班只是個過程,所以越快跨越越好,但這陣子真的有些無力。或許是心情上的迷失造成研究上的迷失,也或許如我對S說的,人的年紀越大、情性便越濁,於是就越缺乏對生命及事物的感受力。以前有人問我,為什麼想做這塊領域的研究,我說「能因為讀論文而感動不已,不是很好嗎?」學術的領域往往硬梆梆的使人卻步,但我認為我研究的這塊領域在本質上是相當接近於人的生命,當我在做研究、讀論文時也能同質地帶給我所謂生命的感動與提昇。我覺得這樣,很好。

曾幾何時,我離這種感動越來越遠,很多以前能心有戚戚焉的討論總讓我覺得不若以往親切,好像隔了一層薄膜似的,你以為他很近,卻又帶有距離。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好,我因此而感到沮喪。

甚至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變得愚笨、變得無知,才使我趕不上學問快速的腳步,但我想最癥結的原因是我漸漸缺乏了一種所謂的感懷吧。就像莫札特的音樂一樣,青春期的孩子即便技巧不好,但卻可以演奏出當中的情緻;等年紀一大,即便技巧精進,卻也在無知覺間喪失了曾經擁有的悸動與生命力,那股「味兒」也就跑掉了。

我說,這是因為人濁了,離「本質」便越來越遙遠。

很無奈,不是嗎?

現在的我或許明瞭更多理論,對曾經唸過的論文與專文的理解度也已然提昇,但曾經靈敏的學術雷達卻在不知覺間鈍了起來。我少了想法、多了匠氣,這不是三四年前的我,我也不要我成為這種我最看不起的人。

很大的原因或許在我離真實的自己已經越來越遠,年紀一大,有多少人能真正如實真切地審視自己?世俗的價值越積越高,所謂的防護罩越疊越厚,人也因此迷失了方向。這種障礙是我自己給予自己的,怪不了別人,當我失去自我、遺忘本質,曾經簡單的事物便會變得困難。所以我必須靜下心,重新地審視自我,找回原本澄澈的自己。

所謂障礙,就是要跨越,這種心靈的跨越只能依靠自己,沒有捷徑、靠不了別人。

我要做到,而且一定得做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