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電影宣傳文案上的句子「色易守,情難防」,李安將張愛玲〈色,戒〉一文的重心轉移,加重了電影〈色,戒〉中「情」的成分。在小說裡的王佳芝與易先生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雖然當中孰為獵人孰為獵物頗是耐人尋味,然而電影版的〈色,戒〉不知道是否為為了戲劇張力使然,李安花費了極大的氣力來鋪陳、詮釋王佳芝與易先生間情愫的拉扯。

若將電影與原著兩相對照,會很清楚地發現電影的進程幾幾乎乎是等同於原著,甚至如王佳芝於咖啡廳等待易先生時,趁著空檔擦起香水的細節都完完整整的搬上螢幕。我以前沒有注意過李安對於改編原著抱持著怎樣的態度,但若以其他名導如張藝謀等搬演小說的方式來看,李安的這齣〈色,戒〉恐怕可說是相當地「忠於原著」。然而即便進程相同、細節相同,但小說與電影討論的重心卻是出人意表地大大不同,我想這又是李安的〈色,戒〉與張藝謀電影的迥異之處。

李安之所以在重心上作了這樣的轉移,除了戲劇張力的因素外,不知道與大眾口味的迎合有沒有絲毫的關聯?很久以前看過一篇討論好萊塢賣座電影的文章裡,提到根據電影研究者的統計,一部賣座的電影其實有著固定比例的情節走向,動作幾%、愛情幾%、親情幾%……,基本上只要達到這「黃金比例」的影片,都可以說是票房保證。但無論李安為何會將電影焦點轉移至「情」的層面,這樣的焦點轉移不僅僅添加了戲劇張力,並讓當中的角色多添了幾分人性的柔情;對於多數的觀眾而言,這樣的安排恐怕也更能引起共鳴。

張在小說裡提到「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小說裡的王佳芝對於這個說法先是嗤之以鼻,後來又有些疑惑起自己對易先生的感情,但我們絕不能因為王佳芝的一時迷惘就斷定小說中的她是符合這句話的寓意。然而電影中的王佳芝對此的掙扎又更為強烈,也就是為何在電影中的她會哭著對老吳說:「他不僅是要鑽進我的身體,更是要用力的鑽進我的心!」

對於媒體先前相當注意的床戲,討論者持著正反兩極的看法,然就我認為,如此大膽而寫實的情欲戲乃影片之必然與必要。在王佳芝與易先生幾近性虐待的床戲中,李安很成功的將角色與觀眾的神經繃到最緊,倘若沒有這幾場床戲,我們就無法看出王佳芝在性愛過程中展現的精神上的矛盾與拉扯。對於王佳芝而言,當性愛達到極致,除了性的快感登上高峰,情感的撕裂更為使之痛苦。其中有一幕是,王佳芝在歡愛的最後痛哭失聲,除了激烈的性愛導致身體承受極大的壓力外,她的哭叫是否也是在吶喊著心靈的煎熬?

由此說來,性愛過程中王佳芝的哭,與她在戲院中抓著鄺裕民乞求救援的哭,以及相對於老吳的冷靜自持,王佳芝揪著心的哭訴:「每次到了最後,我多麼希望你們就在這時衝進房裡,一槍打飛他的腦袋,血染在我身上……。」這其中,是否有著極大的關聯?

相對於王佳芝角色塑造的成功,有人認為最後易先生眼眶含淚的情節安排則是本片的一大敗筆,但我卻不如此認為。因為電影〈色,戒〉中的易先生將小說中的易先生的情感走向作了極大的扭轉,即便片中的他對於情感的表達仍即為自持,但這種自持乃身為漢奸者所必須。若我們仔細觀看影片,會發現電影中的易先生在許多的小細節中都以極為隱微的方式透露了其內心情感的澎湃,如他對王佳芝說:「我已經很久不相信人了,但我相信妳……。」在訊問完「罪犯」後的易先生,回到車上以虐待式的言語、動作狠狠地說著:「妳為什麼長得這麼美,讓我整天都在想著妳……,我看著眼前的人,腦中盡是出現他壓在妳身上幹那檔事,我一槍打得他腦袋開花!」以及在房間裡燒著文件的易先生、藝妓屋裡的易先生、珠寶店裡的易先生、得知王佳芝身份後回到辦公室的易先生……,影片以極為內斂的方式處理易先生的情感,但當中的線索卻又是如此明顯!最後一幕含著淚光的易先生恐怕是全片中其最為情感流露的一刻,但這般流露卻又是如此必要!李安在最後一幕成功地完結了整部戲,如同畫圓一般連結的完完美美,或許這樣的安排與張的風格相抵,很明顯的使全片失去了張愛玲小說裡所獨有的蒼涼,但卻也將戲劇的張力發揮到極致,我認為在戲劇的構成上,這樣的安排是相當妥貼的。

誠如李崗所說,〈色,戒〉裡的每一場戲都是極為必要,缺一不可。美國的影評家之所以覺得〈色,戒〉冗長,或許是因為其無法進入並理解〈色,戒〉背後濃稠到化不開的中國因子。張的作品向來是極其中國的,李安將這股「中國」氣味處理得極好,甚至更為細膩、更為完整,更為動人心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uey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